《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第58章 这份大礼,各位可还满意?
作者:安静l / 最近更新:2025-04-26
第58章 这份大礼,各位可还满意?
曹彦已然看透了这群人的本性,他们不过是以道德、礼仪等等,来粉饰自身的利益罢了。
既然早就料到有今日这般情形,曹彦的准备自然不会少。
“啪啪!”曹彦轻拍双手,转瞬之间,二十余名侍从便抬着十来个半人高的木箱,依次进入了大厅。
“他意欲何为?”有人忍不住窃窃私语。
“嗤~~莫不是想收买我等?”
“瞧着颇为沉重,该不会是那金银之类的腌臜物吧?”
“真俗气……不过倒也勉强能够接受……”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木箱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大厅中央。
曹彦并未即刻令人打开木箱,而是逐一走到木箱前,轻轻抚摸着箱面,吊足了众人的胃口。
曹操自然知晓箱中所装何物,也清楚工坊日夜赶工,对外宣称是在制作曲辕犁等农具,实则还在捣鼓别的机密物件。
比如:雪白柔软的新纸,以及能够批量印书的活字印刷!
老曹嘴角微翘,等着看这群人惊掉下巴的场面。
荀彧面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背在身后微微发颤的右手,透露出他内心的紧张。
郭嘉盘着腿,身子前倾,一脸看笑话的神情,丝毫没有要掩饰的意思。
程昱、毛玠、满宠等新来的人,尚不了解内情,此刻满心好奇。
曹彦数过木箱,检查了上面的标签,确认无误后,才对侍从们说道:“开箱吧。”
“喏!”侍从们整齐应诺,几乎同时打开了木箱。
众人预想中银闪闪、金灿灿的场景并未出现,反倒是一股扑鼻的墨香瞬间弥漫开来。
众人好奇地伸长脖子,朝木箱里张望,却只看到了一片片白花花、软绵绵,在大堂中泛着微光。
“此乃何物?”
“看着像是……布匹?”
“丝绸?”
“上面有字啊,莫不是书法、名画等珍藏?”
只有边让等少数几人,瞧出了些许端倪。
此前一直倚靠在朱漆柱上,一副闲散模样的边让,这时情不自禁地站直了身体,眼神有些呆滞。
曹彦信手从箱子里捞起了一本书,脸上带着如三月春风般的笑容,说道:
“诸君,这些都是大兄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以曹氏新纸印制的书本!”
曹彦说着,伸手翻开书页,向众人展示其中的内容。
“!!!”
“竟然是书?!!”
“曹氏新纸是什么鬼?”
“……”
曹彦没有理会众人的疑问,而是朝着坐在角落里的卫臻招了招手,
“公振(卫臻字公振),你过来。”
众人皆知卫臻家与曹操的关系匪浅,故而之前对他颇为冷落、排挤。
此刻曹彦主动点名卫臻,显然是放出了要重用卫臻的信号。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你看李乾那老小子,鼻孔都快朝天了。
卫臻年纪虽小,但却十分沉稳。
他走上前来,从曹彦手中接过书本,轻轻抚摸,渐渐激动起来。
“这……这当真是纸?如此柔软,如此光滑!”卫臻激动地说道。
边让终于从呆滞中回过神来。
他几个箭步冲上前来,趴在木箱上,数次伸手,想碰又不敢碰的样子,让人感觉有些好笑,又有些心疼。
“真的是纸?雪白如霜,软若柔荑?”好一会儿,边让才站起身,向曹彦问道:“造价几何?”
曹彦又从身旁的木箱里拿起一本《荀子》,递给边让。
边让使劲在身上擦了擦手,这才接过书本,翻阅起来。
从他对待书本的态度来看,至少是个尊重知识的读书人,这让曹彦对他的观感稍有改善。
曹彦回答道:“例如《千字文》这等千字左右的启蒙书,一本造价不过十钱!
《荀子》约三万字,一本造价大约二百四十钱,耗时不过两日,只需数人便可批量制作!”
边让执书的手猛地一抖,差点将书掉在地上。
要知道,用竹简制成的《荀子》,最次等的简册,成本至少也得上千钱,耗时至少要一个月左右!
而这般轻便,又便于书写和保存的纸质书册,一册造价竟还不到四分之一,且只需两天?!
若不是实物就摆在眼前,边让肯定要当场斥其“失心疯”“白日做梦”了。
在场的其他士人也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竹简笨重,缣帛昂贵,寻常人家连写字的机会都没有。
而这般雪白柔软的纸,成本竟如此低廉,岂不是说,寻常百姓也都买得起了?
果然,曹彦接着说道:“新纸比竹简轻便、便宜,寻常百姓皆能用得起。
往后我东郡治下所有郡县,皆会设立蒙学、小学和县学。
不论阶层、不论出身,只需缴纳低廉的学费,便可入学学习!”
边让的瞳孔骤缩。
他意识到,这些新纸制成的书本若真的推广开来,将意味寒门子弟再也无需依附士族才能读书,即便普通百姓也可读书。
那些被他们世家豪族所垄断的典籍、知识、治国之道,将会像野草种子一般,散播到每一个角落!
他忽然想起自己书房里那套手抄的《春秋左氏传》,每一页都浸透着自己的心血,此刻,却显得如此可笑。
“这是赠予诸位的礼物。”曹彦指了指木箱,“里面有《荀子》《孝经》《大学》《论语》《诗经》《尚书》等……”
见人群有些骚动,曹彦连忙抬手阻止道:“大家莫要乱动,我会让侍从为诸位每人送上一份!”
典韦看到手势后,立马走了进来,这是之前与曹彦约定好的信号。
看到这么一个人形凶器走进来,整个大堂顿时安静下来。
侍从们开始拾捡书本,每本不重样归成一份,送到每个人手中。
李乾有些迫不及待,自己跑上前来,动手各拿了两本。
他自己虽不喜读书,但可以带回去跟孙辈们吹吹牛逼。
有人对新纸造的书本视若珍宝但也有人惊恐的站起身,袖子带翻了案上的茶盏都不自知。
他指着曹彦怒喝道:“尔等这是要坏了读书人的规矩!”
他的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恐慌,“那些泥腿子懂什么圣贤之道?凭什么读圣贤书?!!!”
曹彦却笑了,笑得轻松自在:“圣贤之道,从来不是藏于深宅大院之中,也不是你们这群目中无人的家伙的特权、专利!
那些在地里辛勤劳作、挥洒汗水的百姓,才是圣贤之道的根本!
让他们吃饱饭,穿暖衣,比读一万句‘克己复礼’都强。”
堂中气氛凝重起来。
曹操这时候忽然站起身,走到了曹彦身边。
兄弟二人并肩而立。
“子安所言极是。”老曹的声音很是低沉。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刀,“某纳降黄巾,丈量土地,就是要让兖州和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大汉还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田种!有活路!!!”
他忽然抽出腰间佩剑,剑光映得阳光都有些失色,“至于那些只想趴在百姓、趴在大汉身上吸血的家伙,某手中之剑,可认不得什么名士清流!”
那人喉结滚动,往后退了半步。
边让也忽然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圣人学识,在这些实实在在的纸张、活字面前,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那些曾被他视为贱民的百姓,即将拿着这些东西,读懂原本只属于他们的道理。
士族们世代对知识的垄断,
就像曹彦此刻摔在地上的玉珏,
正在崩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