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第89章 发展才是硬道理
作者:安静l / 最近更新:2025-05-01
第89章 发展才是硬道理
“归属、荣耀、使命……”
说到这三个词的时候,曹彦脑海中,一支军队的身影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来。
他情不自禁的呢喃道:“难以想象,究竟是何种力量,支撑着这支军队,徒步跨越了两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途?!”
“究竟又是何种精神,让他们在饥寒交迫、武器匮乏的困境下,一次次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剿,最终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思及此,曹彦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敬意,脸上的神情愈发凝重,语气也变得庄重起来。
他环视了一圈大堂里所有的人员后,问道:“诸君,你们可曾想象过,世间会有这样一支不可思议的军队——他们缺少武器,缺少食物,还被数倍于己的敌军层层围困!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徒步跋涉了两万余里路,跨越无数江河天险,翻过数十座高山、雪山!”
“一路上,敌人设下重重封锁。但他们凭借着有限的战力,成功粉碎了敌军上百万兵力的围追堵截,最终抵达目的地,与其他主力部队胜利会师。”
“他们走到最后,原本的三十万大军,只剩下两万余人……即便如此,他们没有后退,更没有想过投降!”
曹彦的声音逐渐悲壮、激昂起来。
众人恍惚间,仿佛真的看到这样一支队伍,在眼前翻雪山、过草地,艰难前行。
在场所有人,都被曹彦描述的这支军队的壮举给惊呆了。
甚至不少人心中对曹彦所言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毕竟,他们从未听闻过这样一种军队的存在。
如果有,那也实在太可怕,太不可思议了!
曹昂此时双眼迷离,心中已然开始幻想起自己指挥着这样一支铁血之师,纵横沙场的画面。
郭嘉垂着眼帘,喃喃自语:“难以想象,究竟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完成这等不可思议的壮举?”
其他人或许会怀疑曹彦是在信口胡诌、夸大其词,毕竟在他们的认知里,从未听闻或见过这样的军队。
但郭嘉不同,他深谙人心、洞察入微,能真切感受到曹彦方才讲话时流露的情感是自然而真实的。
只是,这一切让他更加疑惑了:“子安这家伙又是从哪儿得知这支军队的?还有他那些稀奇古怪的知识,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我才不信他瞎捉摸,就真的能琢磨出这么多东西……”
郭嘉也只能想到这儿了,就算打死他也不可能想到,曹彦的灵魂其实来自两千年之后……
荀彧这时候突然笑了一声后,说道:“我实在想象不出,该是怎样的敌人才能战胜这样一支顽强的军队?”
曹彦直抒胸臆之后,情绪终于平复下来。
听到郭嘉的感慨后,他莞尔一笑,说道:“是啊,没有敌人能够战胜他们……所以,他们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曹昂紧接着问道:“叔父,您也想打造出这样一支顽强不屈、死战不退的精锐之师?”
“确有此想法,但我也不敢保证,只能先试一试。”
“叔父,我愿参加您的计划!”曹昂语气异常坚定。
“可想好了?这过程或许会颇为艰苦。”曹彦嘴角含笑,再次向曹昂确认。
曹昂豪气干云,拍着胸脯喊道,“叔父,我主意已定!大不了就是操练辛苦些,多流些血汗罢了!”
对于曹昂主动请缨,曹彦颇为满意,当即批准他第一个加入。
随后赵云、夏侯兰、李典等人也都纷纷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参与曹彦的计划。
年轻人无畏艰难,充满闯劲,学习能力和可塑性强,正是培养新一代精锐将领的好苗子。
所以曹彦一网打尽,照单全收!
“子安。”这时候,荀彧再次发问,“敢问将士们如何才能拥有与那支军队一般坚定的信念?”
曹彦答道:“说起来倒也不复杂。无非是平日里向他们教导、传授知识理念,让将士们明白事理,知晓因果,清楚自己为何而战。”
“同时,要让百姓和士卒认可这个地方,参与建设这片土地,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有自己的家和产业。
他们就为了自己所创造和珍视的一切去战斗!
当一个人在守护自己最珍视的东西时,往往就能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战斗力。”
众人恍然大悟,戏志才率先开口:“我明白了,这便是你为何在东郡不余遗力搞建设,并施行一系列惠民政策的缘由吧!”
曹彦点头默认了自己的用意,说道:“唯有百姓将东郡、将兖州视为自己的家园,他们才会义无反顾地为家园而战!”
说到这儿,曹彦又补充道:“既然是家,自然不能亏待家人。该花的钱绝不能省,该落实的好处必须落到实处!莫要舍不得花钱,而是要学会如何合理花钱!”
“.”
曹彦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
无非是以实际利益和情感,让百姓对地方与政权产生信任和拥护,从而从以往被迫战斗,变成主动去守护。
然而,这道理虽简单,可又有多少诸侯愿意真正去做?
在他们眼中,百姓不过是一群割了还会长出来的草芥。
在他们看来,花费任何财力和精力在那些贱民身上,都是一种可耻的浪费!
曹彦已将话说得很明白,想要表达的意思与期望达成的目标,也都细细剖析给大家听了。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连曹操也没有反对,众人自然也没有理由再反对。
但说了这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直负责处理东郡、乃至整个兖州政务的荀彧,有些犹豫地说道:“子安啊,我也十分赞同提升将士待遇和抚恤。可眼下,我们实在缺钱啊!”
曹彦看了一眼满脸愁容的官员们,忍不住略带揶揄地说道:“我知道大家都很辛苦,也为了兖州这个大家庭操碎了心。
我在此向诸位保证,只要熬过这段紧张时日,日后必定让大家过上宽裕甚至富足的生活!”
众人面面相觑,对曹彦画的大饼有些想吃又不敢吃的样子……
又想空手套白狼是吧?
前不久才掏过钱了啊!
不过荀彧清楚曹彦的能力和想象力,所以他第一个选择相信,并坚定地表示:“子安所言,日后必定成真!彧愿为兖州,为百姓,为主公,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荀彧现在算是曹操治下的第三号人物,地位仅在曹操和曹彦之下。
而且他又是士族中的豪族,对许多文人官吏而言,他的态度极具代表性。
既然荀彧站出来表了态,其他官吏也都跟着拱手道:“属下愿听主公和曹中郎差遣!”
成功赢得众人的支持后,曹彦这才将他和曹操商议好的决定说了出来:“我和大兄议定,打算组建一个由官方直接掌控的商会,用以出售咱们特有的商品。
我们这个官方商会,允许民间参股。
也就是将通过贸易所得的利润,根据大家参股的多少,来进行分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