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第90章 实干兴邦,曹彦谋发展
作者:安静l / 最近更新:2025-05-01
第90章 实干兴邦,曹彦谋发展
“经商??”众人听闻,皆是一脸诧异之色。
士农工商,商人位居四民之末。
同时大汉律法也强调,官员应廉洁奉公,“受禄之家不与民争利“的理念离现在还不算远。
虽说在这礼崩乐坏的年代,官员通过家族、门客或者下属暗中经商的现象屡见不鲜,可大家行事皆小心翼翼,绝不敢明目张胆地涉足商业活动。
你曹彦怎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提出来?
这时候,曹彦开口道:“诸君是否以为‘天地生财止有此数,官多一分,民少一分’?”
“难道不是这般道理?”毛玠怒目圆睁,大声质问道
毛玠为人清正廉洁,一听曹彦竟然撺掇曹操亲自经商,心中顿时怒火中烧。
今日若曹彦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毛玠怕是当场就要将其骂得狗血淋头!
但作为穿越者的曹彦,却知晓财富与资本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他继续说道:“‘天地生财止有此数’的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见有人当即想要反驳,曹彦抬手制止道:“且先听我把话说完。”
待那人重新坐下,曹彦才继续说道:“此观念的形成,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技术停滞以及税收制度的掠夺性紧密相关。可诸位须知,最能为国家创造财富者,恰恰是商人和匠人!”
“商人通过互通有无,促使货物在各地流转,让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匠人凭借精湛技艺,制造出各式各样精巧实用之物,提升生活品质与生产效率。他们创造的价值,绝非仅仅是简单的货物交易,而是推动着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汉时匠人的技艺被视为“奇技淫巧”,地位仅高于商人。
曹彦这一番言论,无疑是在挑战众人固有的认知。
不过碍于曹氏兄弟的“淫威”,众人暂时不敢言语,只能继续听曹彦解释。
“跟你们说理论或许不太容易理解,某为诸君举个例子,或许更加直观。”
“东郡施行的‘以工代赈’,诸君想必早已熟知。那我问诸位一个问题,为何东郡能一直有钱给百姓发放工分,用以兑换物资?”
“这……”众人面面相觑,显然无法理解老曹是哪里来的钱。
“莫不是掘了哪家王侯的墓?”
“嘿!你特娘的真是个天才!”
“难不成是东郡原本就有许多钱?也不对啊……”
“……”
待众人各抒己见后,曹彦才解释道:“初始资金,源自我军缴获的黑山军以及各地山匪、劫匪的辎重。
但就这点钱,若只是支出而无收入,最多也就只是撑上个一两月罢了。
为何直到现在,东郡不仅能够大规模开展基建建设,甚至还能支持更多的事务?”
“是啊!这是为什么?”毛玠满眼疑惑。
这时候,还是荀彧道出了关键:“也不是只出不入,那些经营酒楼、店铺,甚至是小商小贩售卖的商品,你都收了商税的!”
“不愧是文若,一下子就找到了重点。”曹彦笑道:“不仅是是商税,我还划定了固定的经营区域,将这些区域依据地段不同,以不同价格出租出去,获得一部分收入。
同时,百姓通过官方渠道做工领取的‘工分’,也是在扣除了‘个人所得税’之后,才给予的固定份额。
这些都是官府收入的来源之一。”
顿了顿,曹彦继续讲解道:“官府收到这些钱后,又将其投入新的建设之中,如此一来,是不是又能养活一批百姓?又能建设一些新的商铺、道路等等?
而那些钱财,是不是从官府之手流到百姓手中,却又随着百姓消费,流回到了官府手中?
可他们建造的房屋、道路、沟渠等等,是不是已经实实在在的存在,且开始发挥价值?
有了这些新建的基础措施,百姓不管是种地还是经商,效率和产率是不是都会有大幅提升?”
“我再来诸君简单算一算:官府投资一百两雇佣灾民修路,工人用这一百两购买粮食衣物,商人获利十八两用于扩大店铺,店铺雇佣更多伙计,官府从中收取二两商税。如此循环一遍,便至少可形成二十两往上的经济增量。”
“不仅如此,官府收到税后,还可投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升人力资本,提高人员素质。
我们若再研制出新的纺织、冶炼技工等技术,还可推动手工业升级,增加各种新商品的出口,来创造新的财富!”
“如此循环往复,财富不就逐渐积累起来了吗?!”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
这钱财,竟还能这般计算?
不过细听之下,似乎也颇有道理。
若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东郡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吗?!
“财富并非只能依靠掠夺获取,亦可通过经商交换来得到。此处我便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私下找我交流。”曹彦环顾四周,接着说道:“诸位莫要再被旧观念所束缚,商业绝非末流,而是能为我军、为天下带来勃勃生机的源泉!只要运用得当,定能让我们在这乱世之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番霸业!”
在场众人,有的若有所思,或是云里雾里,但也有典韦、许褚这种,从一进来就完全处于“???”状态的人。
但有一人,却两眼放光,嘴唇颤抖,似乎已经完全领会了曹彦话里关于商业的精髓,这个人就是——曹洪!
听完曹彦的这一席话后,曹洪这才惊觉,自己一直寻觅的知己,原来近在眼前!
【曹洪对你的好感度发生变化,当前好感度:78%】
“?”曹彦听到系统的提示音后,连忙扭头看去,却见曹洪两眼放光盯着自己。
曹洪本就对钱财之事极为敏锐,此刻听闻曹彦这番新奇又有理的言论,只觉心中一扇紧闭的大门轰然洞开,满脑子都是如何将这商业理念运用起来,为自家谋取更大利益。
曹彦没有理会曹洪,转而向曹操问道:“大兄,你意下如何?”
曹操、曹彦这两人自然是事先就已经商量好的。
曹彦之所以还要问曹操的意见,不过是在唱双簧罢了。
果然,曹操回应道,顺势引出后面的内容:“那我等该如何掌控和监管商会?毕竟商人重利轻义,其危害不可小觑。”
“商人逐利,必须严加监管。”曹彦点头,说道:“我的想法是,设立一个由官方直接掌控的商会,而背后最大的股东,便是大兄你自己。
因为商会将涉及巨额利益,若由其他任何人掌控,皆可能出现贪腐和压榨百姓的情况。
所以与其让其他人贪墨,倒不如由大兄你来亲自掌控。”
众人听后,缓缓点头表示认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