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第93章 八百VS二十万,斩将夺旗!
作者:江东一枝花 / 最近更新:2025-04-29
第93章 八百VS二十万,斩将夺旗!
贞观十五年,十一月。
薛延陀首领真珠夷男闻唐皇东封,谓其下曰:“天子封泰山,士马皆从,边境必虚,我以此时取思摩,如拉朽耳。”
乃命其子大度设发同罗、仆骨、回纥、靺鞨、霄等部二十万骑南下,屯兵白道川,据善阳岭以击攻东突厥。
定襄城,东突厥,大汗牙帐。
“嗒嗒!”
一个身穿锦袍,满头辫发的魁梧中年正在原地不断踱步,面容焦急。
“怀化郡王。”
“人家这是奔着把你一口吃掉来的呀。”
“啧啧啧,二十万骑兵,薛延陀一半的家底都拿出来了。”
李承乾站在沙盘前,注视着上面那插着小旗的白道川、善阳岭,兴致勃勃的调侃阿史那思摩。
“太子殿下。”
“您就别开我玩笑了。”
“要我说,咱们把定襄丢了吧,撤往朔州,朔州外有长城,薛延陀必不敢南下。”
阿史那思摩火急火燎的说道。
开什么玩笑,二十万薛延陀骑兵虎视眈眈,他哪里还能坐得住。
只是,他没有注意到东突厥左贤王阿史那忠、右贤王阿史那泥孰眼底掠过的一抹不屑之色。
当初,大唐皇帝、天可汗李世民封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可汗,东突厥各部心有不甘,却也只能接受,曾为大唐左屯卫将军的阿史那忠为左贤王,左武卫将军的阿史那泥孰为右贤王,即东突厥之相。
半年多过去了,东突厥收拢了位于大河之北,阴山以南的部族,人口三万户,精兵四万、十二万匹马,牛羊不计其数,好不容易在这里站稳脚跟,谁又愿意当丧家犬。
“怀化郡王所言。”
“二位将军以为如何?”
李承乾看似无意的询问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
‘咯噔!’
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对视了一眼,齐齐出声:“我等唯太子之命是从。”
“你们。”
阿史那思摩脸都黑了,明明他才是东突厥之主。
“好。”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东突厥三万户由孤来安排。”
“诸位可有异议?”
环视三人,李承乾面无表情道。
“没有。”
阿史那思摩、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哪里还敢多说什么,只能点头应声。
“王玄策、刘仁轨。”
“臣在!”
随同而来的两人纷纷站出身来。
“东突厥部众三万户由你二人暂时掌管,驻守定襄城。”
“是。”
王玄策、刘仁轨齐齐大声应道。
“孤手书一封,怀化郡王可以先行撤往朔州。”
“多谢太子殿下。”
听到这里,阿史那思摩脸上绽放了笑容。
“东突厥四万骑一分为三,左右各一万五千骑,由秦怀玉、赵节任主将。”
“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任副将。”
“中军一万骑交由裴行俭统帅,三更造饭,五更出城迎战薛延陀。”
“依孤之令行事,孤可保诸位至少一个公爵。”
“是。”
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心中一震,大声附和道。
哪怕就是大唐一个开国县公,含金量也不是他们这种东突厥左右贤王能够相提并论的。
“薛仁贵、张思政、周青、姜兴本、姜兴霸、薛先图、王心溪、王新鹤、李庆红、李庆先。”
接着,李承乾继续点兵点将。
“末将在。”
十道身影相继站了出来,眼神中充斥着火光,那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明日,尔等各率一百亲卫,充当箭头,薛仁贵、张思政位列左右。”
“孤亲自领兵冲击薛延陀中军,目标只有一个,斩杀小可汗大度设,慑服二十万敌人。”
“明白。”
薛仁贵等人深知李承乾的强大,并未劝阻,只是恭敬答应。
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听到这话,二人心中不由得对李承乾升起了浓郁的敬意,中原有句古话,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堂堂大唐太子为了东突厥的敌人,不顾危险上阵厮杀,这是何等的自信!
同一时间,白道川,薛延陀大帐。
“明日一早,全军南下,攻克定襄城,一举覆灭东突厥。”
小可汗大度设下达了命令。
“是。”
铁勒各部首领无不俯首帖耳,遵从其命。
次日,天色未大亮。
“呜呜!”
悠扬的号角声在土默川平原上传荡开来,惊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吱嘎!吱嘎!”
定襄城的大门缓缓向两侧打开,四万东突厥骑兵相继出现在平坦肥沃的大地上。
最后出来的是八百人马具甲的东宫卫士,清一色青甲,为首的李承乾依旧是一身玄色金丝边锦服,身具钢筋铁骨的他丝毫不惧箭矢、刀枪,手中只有一柄陌刀。
这种本该是重步兵双手所持并加长手柄的两刃长刀在他手中,不知道怎么说,非常合适。
无独有偶,二十万薛延陀骑兵同样走出了白道川,通过善阳岭,宛如潮水般涌向定襄城。
此时,天边刚刚露出鱼肚白,昏暗的光线映照在定襄城外,隐约看见铺天盖地的黑色正在靠近,所有的突厥骑兵手心、背后都在冒汗,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同样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大度设看来是和孤想到一起去了。”
“传令,中军出营,左军、右军夹击,一举歼灭当前之敌。”
眼眸一眯,李承乾不带一丝感情色彩的话语在战场上响起。
“是。”
令卒二话不说,策马下去传告三军。
秦怀玉、赵节、裴行俭都是第一次领兵作战,强行按耐住心中的蠢蠢欲动。
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心中充满了不信任,四万对二十万,这可是绝对的劣势。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当天边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地面上时,二十万薛延陀骑兵同样发现了定襄城外列阵以待的四万东突厥骑兵,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呜呜!”
可还没等薛延陀大军反应过来,悠扬的号角声中,一股青色洪流在阳光映照下迅速接近他们。
八百卫士身披瘊子甲、身下战马同样覆着布面马甲,人手一柄高碳钢长矛,尖锐的矛头直向薛延陀大军方向,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斥着一股嗜血的兴奋。
“什么?”
薛延陀小可汗大度设亲眼目睹这一幕,胸膛怒火升腾,这么些人就敢冲阵二十万大军,这简直是在侮辱他。
“杀了他们。”
这位小可汗眼眸赤红的下达了命令。
“哒哒哒!哒哒哒!”
处于最前面的薛延陀本部骑兵,乌压压数万人朝着来袭的东宫卫率杀去。
“来得好。”
见状,李承乾不惧反喜,手中握紧了陌刀,策马前驱。
“咴儿!咴儿!”
玄龙第一次遇见这样多的‘同类’,兴奋的仰天嘶鸣。
然而,它的嘶鸣声传入在场的薛延陀战马耳中却是不一样的感受,异兽蛟马无论是血脉,还是生命本质都已经凌驾于普通的战马之上,这些薛延陀战马被震慑住了,全都踯躅不前。
“嘭!!!”
下一刻。
李承乾策马冲入薛延陀大军中,陌刀横扫之下,薛延陀骑兵连人带马都被斩杀做两半,内脏、鲜血散落的一地都是,周遭的薛延陀骑兵看到这里,无不毛骨悚然。
“杀!”
紧随其后的八百东宫卫士同样冲进了薛延陀大军中。
“嘭!嘭!嘭!”
伴随着沉闷的碰撞声响起,原本如潮水般的薛延陀大军被撕开了一个口子,高碳钢长矛捅穿了一个个薛延陀骑兵的身体,如同一串串血葫芦般可怖。
服用了饲灵丸及血牙稻米糠的乌珠穆沁马比之这里的薛延陀战马不知道强横多少,每每冲杀,薛延陀骑兵胯下的战马筋骨寸断,倒在了马蹄下。
“哗!!!”
薛仁贵胯下一匹白玉驹,通体一根杂毛都没有,宛如一块羊脂玉,外貌与玄龙相似,只是没有独角、逆鳞,马眼中露出了嗜血的贪婪,马嘴张开之后,一嘴的尖牙扑咬着周遭的薛延陀战马。
不仅如此,薛仁贵手中方天画戟不断挥舞,利刃戟尖掠过一个个薛延陀骑兵脖颈,无不人头落地。
“砰!!!”
右侧的张思政简单粗暴,借助半灵兽坐骑的冲击力,狼牙槊如同一根棍子般横扫一大片,但凡是他被扫中的敌人,要么头颅迸裂,要么胸腔塌陷,惨状渗人。
不多时,李承乾领着八百卫士硬生生杀穿了数万薛延陀本部骑兵,冲向了后方的大度设。
“这怎么可能?!”
看到这里,薛延陀小可汗大度设瞳孔狠狠一缩,着急忙慌的下令:“鸣镝,聚歼这股敌人。”
“咻!咻!咻!”
尖锐的鸣镝声音响彻整个土默川,四面八方的薛延陀附属骑兵纷纷向李承乾等人汇聚而去。
一时间,八百卫士完全陷入了二十万敌人的重重包围,那一小块青色在黑色洪流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太子殿下。”
见此情形,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惊呼出声。
大唐太子要是死在了这里,那他们恐怕都得给他陪葬。
“还不到时候。”
秦怀玉、赵节、裴行俭三人眼睛死死地盯着战场,始终没有下令冲杀。
他们很清楚李承乾想要做的是什么,那就是斩将夺旗,只有这样,二十万薛延陀大军才会群龙无首,到那时,四万东突厥骑兵以逸待劳,分割包围,彻底歼灭薛延陀骑兵才是最终的胜利。
八百东宫卫士都修炼了《龙象般若功》,且至少都练到了第三层,怎么可能这么轻而易举被敌人歼灭。
“不过如此!”
浑身浴血的李承乾以九牛二虎之力挥动陌刀,三米长的双刃大刀掀起了一阵旋风。
凡是处在旋涡覆盖范围内的薛延陀骑兵,无不被斩做肉块,连完整的尸体都没有。
“咴儿!咴儿!”
玄龙异常兴奋,额间短角突刺,一个个薛延陀骑兵都被捅杀。
“唰!唰!唰!”
东宫卫士已经舍弃了高碳钢长矛,拔出了御林军刀,猎猎刀光在朝阳的映照下,如同秋水般凛冽。
所过之处,薛延陀骑兵就这么瞪大了眼睛被枭首,浴血披甲的八百人就这样一路杀过去,杀得薛延陀骑兵都露出了恐惧之色,一个个甚至不敢上前。
“薛仁贵。”
李承乾大喝了声,雷鸣般的声音响彻全场。
“是。”
薛仁贵一把将手中的方天画戟重重掷地,戟杆没入地面。
只见他从白玉驹腹部取出了一柄大弓,这便是当初太子赐给他的震天弓。
“嘶啦!”
这家伙站在马背上,弯弓搭箭,弓如满月,箭似流星。
“啪!!!”
薛延陀小可汗的旗帜被一箭射断,全场一片哗然,所有薛延陀骑兵无不惊慌失措。
“稳住!稳住阵型!”
大度设大声嘶吼着,想要喝止住凌乱的薛延陀大军,只可惜,一切来不及了。
“砰!”
薛仁贵眼眸如闪电,又是一箭射出,穿透了他的胸膛。
这个薛延陀真珠夷男之下,地位最高的小可汗就这样一命呜呼。
‘机会来了!’
始终聚焦战场的秦怀玉、赵节、裴行俭三人齐齐大吼了声:“杀!”
三人同时策马出阵,四万东突厥骑兵分别从东、西、中三方冲向了一片混乱的薛延陀大军。
“咻!咻!咻!”
东突厥骑兵在即将接近敌人的时候,纷纷弯弓搭箭,无数羽箭好似密密麻麻的箭雨般覆盖而去。
“啊?!”
没有丝毫防备的薛延陀骑兵就这样被羽箭命中,一个个从马背上跌下来。
等待他们的是东突厥骑兵那锐利的弯刀、沉重的骨朵,足足数万生力军出现在了战场上,从东、西驱赶着薛延陀骑兵向中间靠拢,中间却是一万由裴行俭亲自统御的轻骑,犹如尖刀般从两边撕开了薛延陀大军,直直的接应到了八百东宫卫士。
就这样,四万东突厥骑兵在中心开花的情况下,对二十万薛延陀大军展开了围杀,战局几乎呈一面倒的局势,阿史那忠、阿史那泥孰笑得合不拢嘴,这场大胜仗简直是白捡的功劳。
(本章完)